只有耶穌這條路
只有耶穌這條路
主講人 / 作者:
陳佩儀牧師
佈道日期:
2009-05-31
只有耶穌這條路
少年財主出於內心真誠的願望、迫切(跑、跪),他問了一個目前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 「我當做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由這句話可以知道,在他的認知中,行事合宜,或者更加遵守誡命,就可以得到永生。換句話講,因為他的認真與努力,他成為一位財主,所以只要他更加認真,他就能夠得到永生。但是,永生是可以憑藉人的努力來換取的嗎?當人想要用自己的力量證明些什麼的時候,上帝就已經不在中間。救恩的記號是在人的軟弱中,不是在人的力量中。想要用遵守誡命來得著救恩,這也是很多猶太人傳統的想法。但是面對耶穌,這樣的想法受到很大的挑戰。
少年財主不僅是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也問對對象「良善的夫子啊」。在耶穌的回答中「你為什麼稱呼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耶穌的回應證明祂就是神。少年財主對一個知道、認識、了解他的生命的主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盼望解決現況的缺乏。
耶穌在回應少年財主的問題中,首先提出十條誡中人與人的關係(莫得thai死人;莫得姦淫;莫得偷提(偷盜);莫得lam-sam做干證(作假見證);莫得克虧人(虧負人);著敬你的父母)。面對這些誡命,少年財主說「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少年財主相當有自信,確信他已經遵守這些外在的誡命,並且是從小就已經遵守。但是,耶穌提出這段難道是期待聽到「我已經遵守」的答案?或者是耶穌要引導少年人經歷在「確定」之事外的「不確定-焦慮」,才能真正讓他看見「生命之處」。後來,有一個很特別的「安靜」的時間--耶穌看伊,愛伊。想像一下少年人此時的心情?也許焦慮的不確定感充滿在他的心中,他可能盼望聽到「做什麼的指示-正如他一開始的提問」。耶穌「看」這位少年人,看到的不是他的「做不夠」,卻是看見他生命的「缺乏」。看見人做不夠的地方,會讓人失望、生氣。但是耶穌沒看人的缺點,是看人內心的缺乏。他疼惜人在缺乏之中的受苦,沒有真正的滿足與平安。耶穌要這位少年財主看見他的缺乏正是他所「擁有」的。
一、 面對缺乏,帶出生命的起點
正因為如此,耶穌對他提出一個挑戰 - 「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這句話中間,連續三個命令的行動:著去、著賣、著給(分)。一連串的突破、破碎,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但這命令重重打到少年財主的痛處-他最無法度放下的就是他的錢財。他的錢財是他的一切,是他個人價值與重要性的依據。
當耶穌也對我們說:「你還缺少一件」,我們可以想想看,什麼樣的挑戰,對我們來說會有「痛」的感覺,就像是要拿掉生命中的一切(有時是錢財、有時是權力、有時是名聲、有時是地位、有時是才能…)。不要輕忽這樣的痛(no pain no gain),因為耶穌要引導我們走一條又真又活的路。
這三個命令一個接著一個,是沒法挑選、沒法走捷徑、沒法逃閃的。因為面對生命的主,他深知咱的軟弱,只有面對,才有機會。生命成長是紮紮實實的一關一關的過,沒得討價還價。但是,在這當中不是看到絕望,卻是一種復活的盼望,因為痛的地方就是醫治、成長的地方;痛的地方就是恩典的地方(你要親嚐(試)主恩,才知甜美)。只有將上帝放在我們生命中的第一位,我們才可能真正活出自己,活出生命的力量跟滿足。人生最大的失敗不是沒有成功,而是沒有好好活出真正的自己。
二、 勇敢跟隨,經驗生命的禮物
耶穌對少年財主的挑戰除了「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以外;還有一個挑戰 - 「你還要來跟從我。」一直到此,耶穌徹底挑戰少年財主讓祂成為他生命中的首位。這是一個挑戰,更加是一份禮物。耶穌要財主變賣所有的,但是耶穌把自己給了他,成為他所有的。耶穌在少年財主生命關鍵時刻提出生命的道路:破碎—痛—醫治—完整、更新,少年財主的選擇:「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看到這,你會感覺可惜嗎?我會感覺可惜,很想要大聲跟這位少年財主講:稍等一下,就差一步阿!只要再往前一步,你的人生就有機會開展,只要相信耶穌,你就有不同的生命阿!我不知道接下來這個少年財主是不是有機會再重新開始。這段經文留一個開放的結尾,重點不是少年財主,是聽的人,是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面對這份禮物,咱的回應是什麼?
少年財主在缺乏之中,尋求生命改變的機會 – 問出生命的問題,卻是無勇氣經驗生命的改變 – 放下所有的,成為認同、跟隨基督的人。這不只是少年財主的經歷,也有可能是你我的經歷。面對耶穌的挑戰,你做什麼樣的選擇?
「還要來跟從我」,意味著只有耶穌這條路,而這不是綑綁,是釋放!盼望這樣的眼光,成為你我生命的力量,讓耶穌這份禮物,也有機會成為別人生命中亮光。
瀏覽次數: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