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從我吧!」

「你跟從我吧!」

主講人 / 作者: 
吳文雄牧師
佈道日期: 
2010-04-11
                                      「你跟從我吧!」
                                                                                                                                         ﹝經文﹞約翰福音21:1~19
今天的經文正是耶穌在復活之後向門徒邀請加入上帝國的宣教,重新鼓舞門徒的宣教熱情,並且賜給他們聖靈與「赦罪」的能力。
    我們注意到耶穌被釘十字架後,其實他的門徒都很害怕,約翰福音二十章19-23節記載:星期日晚上,耶穌的門徒聚集在一起,門緊緊地關著,因為他們怕猶太人的領袖。那時候,耶穌顯現,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他把自己的手和肋旁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了主,非常歡喜。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正如父親差遣了我,我照樣差遣你們。」說完這話,他向他們吹一口氣,說:「領受聖靈吧!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不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不得赦免。」耶穌向門徒顯現,讓他們領受聖靈,並且差遣他們,又賜他們權柄赦免人的罪。照道理他們應該立刻勇敢充滿信心才對,然而事實似乎不是如此,為什麼?
    門徒如何重新得力,振奮起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從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捕,釘死在十字架上,埋葬,我們看到門徒的表現是一團亂,害怕,不知所措,怕人知道他們是耶穌的學生。所以說他們聚集的時候,門緊緊的關著。
    到了廿一章,我們看到連彼得在內的七個門徒聚在一起,他們似乎窮極無聊的沒有目標,茫茫然不知道該做什麼才好。所以當彼得提議說:「我打魚去。」大家不約而同說:「我們跟你一道去。」(21:3)可是他們整夜沒有捕到甚麼。他們不清楚自己為何打魚,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事,所以上船出海,這本來是他們的職業,然而現在卻失落了目標,只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
◆追隨人的生活,回到舊的生命。
    打魚本是彼得他們的職業,面對耶穌的被捕與犧牲釘死在十字架,害怕的心情使他們不得不面對現實生活的壓力。耶穌的差遣,即使賜給他們權力去「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不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不赦免」,然而,傳福音確實是不容易,也是非常困難的工作,誰會相信門徒呢?
    另外六位門徒,都回應彼得的提議,跟隨他與他一起去打魚。只是他們辛苦忙碌了一整夜,卻捕不到任何魚。耶穌了解他們心中的問題,所以讓他們在一夜徒勞的工作後,捕了滿滿一大網的魚。或許被耶穌差遣去傳福音很辛苦,就像捕魚一樣,可能整夜捕不到魚;但復活的耶穌會幫助他們,讓聽見他們傳講見證的人相信,如同他們最後捕到了魚,而且是滿滿一大網的魚。
    當門徒知道轉向耶穌時,情況也就跟著轉變。舊的生命是跟隨人的命。是人云亦云的生命,沒有目標與意義的生命,然而跟隨耶穌的生命是完全不同的生命。美國有一個運動叫做WWJD,What Will Jesus Do? 如果是耶穌,他會怎麼做?每當我們遇見問題,我們內心要先問,如果是耶穌,他會怎麼做? 我們就照著耶穌的方法去做。
◆追隨生命的主,讓生命轉化。
是的,現實生活中充滿太多的變數,即使是捕魚的個中老手,也有整夜一無所獲的時候。但是耶穌的能力翻轉這種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保羅就深深體會耶穌的應許:「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十二9)耶穌親口應許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十六33)我們若倚靠耶穌,讓耶穌來改變我們的生命,聖靈注入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也就要經驗到「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篇一二六5)祂能使我們的人生從缺乏變為滿足,從黯淡變為豐盛。耶穌說:「把網撒向船的右邊…。」他們就撒網下去,可是拉不上來,因為捕獲了太多的魚。
    追隨生命的主,帶來轉變。創意的人生就是要求改變,不要被困住,鑽入牛角尖。保羅說:「不要被這世界同化,要讓上帝改造你們,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羅馬書十二2)又說:「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後書四16)
茶葉蛋外表看起來黑黑的,蛋殼又支離破碎,不好看,但是吃起來好香,味道超級棒。茶葉蛋要能夠入味,使五香與茶葉香入味,秘訣就在把蛋殼敲碎,這樣香味才進入蛋裡面,吃起來就夠味。
    同樣的道理,一個基督徒如果堅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本我的個性,不願順服讓上帝重新塑造我們,他的生命也很難改變。反之,一個基督徒如果願意破碎自己,讓聖靈進入我們的生命,我們就必能經歷聖靈重生的喜悅。如同茶葉蛋,外表看起來破破的,黑黑的,但是裡面很實在,很香,很令人喜悅,因為內在已經改變,加入了人人喜歡的香氣。
◆重新出發
    耶穌要彼得回應,要彼得檢視自己的內心,要彼得在曾否認祂之後,再度肯定自己是否愛祂。彼得肯定地回答,他愛耶穌,所以耶穌命令:「你餵養我的小羊。」彼得對耶穌的愛,要表現在他遵守耶穌的命令,去餵養耶穌的小羊。彼得對耶穌的愛,也要轉化成對耶穌的小羊的愛,去宣揚耶穌的復活,去見證永生之道,去愛人,去餵養相信耶穌的人。
    德國神學家約格辛克(Jorg Zink)在「深度靈修之路」一書中說:「我們所欠缺的是內在的經驗。」我們並不缺少教義的教導或某些崇拜的儀式,或是人們可以依循的宗教文獻。我們真正所欠缺的是「靈性層面的」經驗,當我們宣稱我們的生命是有意義的,我們是有價值的、有尊嚴的,我們所走的道路是一個有目標的,可以實現的終極目的。我們所需要的是一種靈修,內在生命的經驗。
    耶穌反覆的問彼得:「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一連三次,目的就是激發彼得內在的思考反省,跟隨耶穌的經驗已然轉化成他自己的生命嗎?在面對失望與害怕的時候,在一時失去追求的目標之後,這一個與耶穌生命相遇的經驗,成為非常重要的經驗,給予彼得重新出發,給予門徒重新振奮起來的力量,也是後來初代教會面對迫害,仍然勇敢宣教的力量。
【結論】
    耶穌問彼得:「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回答說:「是的,主啊,你知道我愛你。」今天,耶穌也要這樣問我們:「某人,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耶穌也要對我們說:「你跟從我吧!」是背負十字架,犧牲與責任,是生命的跟從。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