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與麵團
酵與麵團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5-06-14
馬太十三:33-35
上禮拜聖餐主日,我們以「餅和杯」為題,分享一次性的「最後晚餐」,是主耶穌賦予猶太人傳統逾越節晚餐一個新意義:「過去--逾越節晚餐,記念上帝的救贖;現在--記念主是救贖者的聖餐;將來--羔羊婚宴,預言上帝國降臨。」
我們特別提到「耶穌基督第一次以贖罪羔羊的身分降臨時,祂擘開餅、流寶血,替人贖罪,被釘在十字架上,設立聖餐。將來第二次降臨時,要將聖餐改為『君王的羔羊婚宴』,那會是一場極為喜樂的婚宴。兩次降臨,兩場筵席,但意義卻大不同:從聖餐到婚宴,是一個從稱義(洗禮領聖餐、與上帝和好)到成聖(與上帝合一)的歷程。」
一、為什麼用比喻?
主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他們的會堂裏教導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太九:35),三年多的服侍中,常常以「比喻」方式來「教導」、「宣講」。無論是以短篇故事、或是在生活中取材,都顯出主耶穌是講述比喻的高手:「用生活中看得到的事,來解釋或類比那看不到、天上屬靈的寶貴真理。」
有關上帝國(天國)的事,門徒和耶穌之間有一個對話:「門徒進前來問耶穌:『對眾人講話,為甚麼用比喻呢?』耶穌回答他們說:『因為天國的奧祕只讓你們知道,不讓他們知道。凡有的,還要給他,讓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太十三:10-12)這是一切追求屬靈事務的原則,你越有心要追求,上帝就越豐富地賜給你;否則,連你從前已得的,也要收回去。
「杯和餅」正是最經典的呈現,但是我們不把「聖餐--餅和杯」定位為比喻。每次基督徒一起領聖餐時,看到餅、拿起杯,就會記得耶穌的話:「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廿二:19-20)主耶穌將每年都進行的逾越節晚餐(如同年夜飯),轉化其意義成為聖餐,並指向將來上帝國臨到的羔羊婚宴。對基督徒而言,「信耶穌得永生」,不是口號、不是現時的感動,而是指向上帝國的降臨。
所以聖經說:「這都是耶穌用比喻對眾人說的話,不用比喻,祂就不對他們說甚麼。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說出從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太十三:34-35) 從創世以來所隱藏最大的事,就是「願祢的國降臨」。
二、天國好比…
上帝國在馬太福音稱天國,「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裏,直等全團都發起來。」(太十三:33)主耶穌說的天國是一個國度,也稱作王國(kingdom),一個國度就必定有王(king),王有王權,來執行統治。耶穌說的天國,指出上帝要統治祂的國度。
聖經提到士師時期的一個領袖叫基甸,他很勇敢,帶著三百個勇士拯救以色列百姓,打贏米甸人,之後以色列人請基甸作王,可是他不喜歡作國王。他生了七十個孩子,之後又與妾生了一個孩子叫作亞比米勒。亞比米勒與基甸的七十個兒子爭奪王位,其中一個叫做約坦的說了一個寓言:「有一次,樹木要膏一王治理他們,就去對橄欖樹說:『請你來作王治理我們!』橄欖樹對它們說:『我豈可停止生產使神明和人得尊榮的油,而行走飄搖在眾樹之上呢?』樹木對無花果樹說:『請你來作王治理我們!』無花果樹對它們說:『我豈可停止結甜美的果子,而行走飄搖在眾樹之上呢?』樹木對葡萄樹說:『請你來作王治理我們!』葡萄樹對它們說:『我豈可停止出產使神明和人歡樂的新酒,而行走飄搖在眾樹之上呢。』眾樹對荊棘說:『請你來作王治理我們!』荊棘對眾樹說:『你們若真的要膏我作王治理你們,就要來到我的蔭下尋求庇護;不然,願火從荊棘裏出來,吞滅 黎巴嫩 的香柏樹。』」(士九:8-15) 約坦用說故事的方法來描述一個王與他的統治,王不一定有益於眾人,但是王會統治、管理、發號司令,要大家聽從他,不然就會有苦頭吃。
耶穌所講的國(國度),是指現在我們與上帝之間的屬靈關係。耶穌曾經向夜間來找祂的尼哥德慕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上帝的國。」(約三:5)上帝國是要透過聖靈生出來才能夠進入,上帝國是屬於靈界的事情,是不屬這個世界政治的,是我們與上帝的屬靈領域(Spiritual Realm)。當我們禱告:「願祢的國降臨;」時,不是指童話故事或古代王國的浪漫或威脅,而是祈禱我們現在跟上帝的關係。在靈性世界裡,上帝希望統治我們,包括統治我們的生命、家庭、婚姻、社區、教會。國度是屬靈的關係。
三、酵與麵團
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主耶穌在講述有關上帝國時,所用許多比喻中的一個:「天國好比麵酵,有婦人拿來放進三斗麵裏,直到全團都發起來。」(太十三:33)其中一字,和合本翻譯為「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裏…」,生活中的麵食類,將麵酵「放」進麵團裏,是理所當然的;可是譯為「藏在三斗麵裏」時,就引發人們從聖經中對「酵」的了解,所出現負面、世俗敗壞之意,耶穌提醒門徒:「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就是假冒為善。」(路十二:1)保羅也說:「不可用舊酵,就是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純潔真實的無酵餅。」(林前五:8)所以有人解釋為:異端如麵酵,滲透(藏)到教會,使教會像可口的麵包,討人喜愛,卻失去上帝教會原本的聖潔、純正。
其實比喻是以生活經驗為題材,因此主耶穌說:「天國好比麵酵,有婦人拿來放進三斗麵裏,直到全團都發起來。」直指麵酵的影響力。我們若祈禱「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9-10)就是要讓上帝統治、掌管我們的生命、家庭、婚姻、社區、教會,使教會和基督徒如同麵酵,去影響周圍的麵粉(人、環境)。若是上帝國降臨,就不會是基督徒自己得救而已,必定會對周圍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是願意道成肉身,溶入麵團裡,和人們產生密切的接觸。上帝國會對周遭的環境、社會產生影響,經過一段時間,整團麵都發起來,做成麵包供人享用,成為眾人的祝福。
「天國好比麵酵」,發酵過程讓我們再次了解「方向比速度重要」。然而「發酵--產生影響力」的過程,上帝國降臨了嗎?有位老師提出「上帝國已經降臨,也尚未降臨」的論述:耶穌基督第一次降生為人,死後復活,那是上帝國已經降臨,這是上帝國的起程和確立;直到耶穌基督第二次榮耀中再臨時,那就是上帝國的完成。在這「方向正確」的前提下,教會和每一位基督徒就要按部就班地來經歷上帝的帶領。
四、天國好比麵酵
既然「上帝國已經降臨」,那麼在完成之前,上帝國在哪?有一次法利賽人問耶穌:「上帝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上帝的國來到,不是眼睛看得見的。人也不能說:『看哪,在這裏!』或說:『在那裏!』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裏(心裏:或作中間)。」(路十七:20-21)上帝國降臨不是時空向度的存在,而是屬靈關係的融合。其中的介系詞有within或among之意,因此是「上帝國在你們心裡」,或「上帝國在你們之間」。
前者如保羅說:「使基督因著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裏,使你們既在愛中生根立基」(弗三:17);後者就如約翰說:「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裡面,祂的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滿了。」(約壹四:12)within是屬於心理學層面,among是屬於社會學層面,兩者有必然關連性,上帝國既在我們心靈裡面,也在我們彼此中間。
既然上帝國「已經降臨,也尚未降臨」,在這中間的時期是撒旦作困獸之鬥、最凶惡的時候,我們是被撒旦擄去的人,耶穌要將我們拯救出來,這當中就有爭戰。但是當撒旦的國被摧毀後,真正的和平就會來臨,本來是戰爭的工具,會變成生產的器具,「他必在許多民族中施行審判,為遠方強盛的國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彌四:3)
※ 思考與分享 ※
- 我願意祈禱:「願祢的國降臨」,讓上帝掌管統治我的生命、家庭、婚姻、工作?
- 「方向比速度重要」,我如何讓上帝帶領每一步,學習發酵過程的功課:等候、忍耐、順服?
瀏覽次數: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