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

和平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20-12-06

彼得後書三5-15a

今天是待降節第二主日。待降節期與年曆是由三個週期(cycle)組成:1.聖誕週期(Christmas cycle),包括待降節期、聖誕節期、顯現節期(12月、1月);2.復活週期(Easter cycle),包括大齋節期(四旬節、棕樹節、受難日)、復活節期(3至4月);3.聖靈降臨週期(Pentecost cycle),就是聖靈降臨節期(6至11月)。

待降節共有四個禮拜,從聖誕節(12/25)的前四週起算,至聖誕節為止。除了「等待」與「預備」的意義外,更重要的是藉此提醒信徒必須接受生命之光的照耀,離棄黑暗,透過反省與悔改,迎接主耶穌的再臨。因此,待降節的意義是:1.紀念耶穌曾經降臨;2.今日耶穌臨在我心;3.等待耶穌再度降臨。

一、耶穌聖誕的意義

為了能夠藉著「記號」提醒人,教會都會佈置五根蠟燭(四紫、一白),分別在每一個主日點亮一根紫色蠟燭,藉此象徵世上的真光,耶穌基督即將到來。到了聖誕節,五根蠟燭全部點亮,表示世人所盼望的光已經來到。教會也會以紫色作為佈置的色彩,代表「尊貴與悔罪」。

耶穌的誕生並非偶然,乃經由先知的預言(賽七14)、天使的預告(路一26-38),以及眾人的等待終而實現(路二 25-35),保羅闡述其意義:「4等到時候成熟,上帝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之下, 5為要把律法之下的人贖出來,使我們獲得兒子的名分。 6因為你們是兒子,上帝就差他兒子的靈進入我們的心,呼叫:『阿爸,父!』 7可見,你不再是奴隸,而是兒子了,既然是兒子,就靠著上帝也成為後嗣了。」(加四4-7)

因此基督教會的節期與年曆,就是依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死而復活的救贖」之意義而成。在待降節期要以信心來預備,預備需要動作,信心的動作會顯明信心的真實。正如感恩有兩種,一種是常常說「謝謝」、「感恩」;第二是說感謝之外,還有自我改變的行為,來尊榮、肯定對方。這是心靈誠實的感恩。

如同敬拜有兩種,一是按時間、地點,依照禮儀來進行。第二種是在定時定點定規的敬拜時,還會帶出行為的改變,將對上帝的敬拜轉化為對人的尊重、欣賞、了解、肯定。這是成聖過程所帶出的敬拜:「上帝是靈,所以敬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約四24)

「萬軍之耶和華說:『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來到他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看哪,快要來到。』」(瑪三1) 先知提醒我們成為有信心的預備者,為明天預備、為他人預備、為基督耶穌的再臨預備,一同宣揚上帝的福音:「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獨一的兒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

二、和平與平安

待降節第二主日的另一主題,是貫穿待降節期的「和平/平安」,希伯來文的Shalom:一方面指「和平」,另一方面則指「平安」。和平是社會中人與人、族群與族群,或國與國之間的平安相處,平安則是個人內心的平靜與和平。兩者有密切關連:沒有個人的平靜、安詳,或心靈的平和,就不可能有社會的安寧與和平;沒有社會的安寧與和平,個人的平安與平和必不可得。

「和平/平安」是人世間所普遍期待的;除了那些只在乎追求權力、利益的政客,以及軍火製造商和掮客之外,包括軍人也會希望和平的。耶穌降生時,天使向世人吟唱:「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和平)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加二14) 這信息正是世人的期待。上帝讓基督耶穌降生,是向世人宣告祂要帶來和平與平安,因為祂是和平的君王,不是爭奪權力的統治者。

先知以賽亞在警告及勸戒的信息(以賽亞書一至卅九章) 之後,對遭到亡國之痛的人民,和被擄至巴比倫作奴隸的以色列百姓,傳講上帝安慰與希望的話語。這個和平即將來臨的重要信息,很實際地給受苦中的人民帶來無比的希望:「1你們的上帝說:「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2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向它宣告,它的戰爭已結束,它的罪孽已赦免;」(賽四十)

貪婪、爭權、仇恨、猜忌必定生發衝突與爭鬥,甚至引起國際間的戰爭,而無視人民眾生之生存、尊嚴及價值。這都是人的罪所產生的後果;只有消除罪,「和平/平安」才有可能實現。但是,人只會思考如何「除罪化」,將不妥當的事,藉著手續/程序,來除去內心的罪惡感,卻忽略了罪的實存。罪的消除,必須仰賴上帝的恩典和赦免。

三、和平的根基

先知傳揚好消息:上帝即將來到,和平必定實現在人世間。和平/平安來自上帝,真正的安慰也來自上帝,上帝將親自掌權在未來的國度:「6…凡有血肉之軀的盡都如草,他的一切榮美像野地的花。7耶和華吹一口氣,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百姓誠然是草;8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惟有我們上帝的話永遠立定。」(賽四十6b-8) 先知指出:上帝不是以武力威脅和強力宰制來掌管,而是以祂自己話語裏面所負載的真理。祂的真理永恆、有力量,永遠立定,不動搖。

上帝以牧者保護、照顧群羊的心情來牧養子民,祂是真正的和平仁君。彼得鼓勵信徒要耐心等候,因為上帝降臨就是公義審判的日子;這是一個叫人既感謝又畏懼的時刻,而這個日子看起來是遲延了,乃是因為主上帝「寬容你們,不願一人沉淪,而是人人都來悔改。」(彼後三9) 上帝期待人願意認罪、悔改,蒙赦免而得救。

上帝來臨帶給世人新的國度:「我們等候新天新地,其中有正義常住。」「公義」便是這個國度的最高治國原則。對人民而言,惟有「愛與公義」能使不同利益的人朝著和平的目標邁進。因為「沒有公義,就沒有和平(No justice, no peace.)。」 平安/和平是建立在上帝的公義之基礎上。

彼得提醒我們要準備:「14所以,親愛的,既然你們等候這些事,就要竭力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責,在主前和睦;15並且要以我們主的容忍作為你們得救的機會,...」 上帝的到來既是喜訊,也是警訊,是得救歡慶的日子;但是對於那些以我中心而違抗上帝旨意的人而言,這是審判、死亡之日。

耶穌基督是和平/平安的君王,是世人的希望,也是上帝送給世人最貴重、最難得的禮物。世人常將耶穌聖誕的重點放在「生日」,忽略祂的降生是要藉痛苦的犧牲、甘願的擺上,獻身在十字架死,讓世人因此得到真正的新生命。耶穌生,是替眾人死;基督死,是為眾人生,這是耶穌降生(道成為人)的核心意義。

在詩歌頌讚、獻上感恩敬拜的同時,我們要效法基督的犧牲精神,關心世人的得救,參與和平的締造,將人帶回道成肉身的上帝面前。

【祈禱】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為我們降世為人,並且藉著死與復活,賜給我們救贖與永恆生命。

懇求主幫助我們,以堅定相信來預備,歡迎主耶穌降臨在我們生命中,使我們享受不孤單、不害怕的和平與平安。

謝謝主牽我們的手,也幫助我們彼此扶持、牽手,互相安慰、成全,成為和平的使者,領受信心預備的喜樂。奉主耶穌基督聖名禱告,阿們。

【問題思考】

  1. 等候(等車、等人、等面試、等約會見面...)的時刻,通常你會有怎樣的心情?你會做甚麼「預備」來等待?
  2. 在預備聖誕節期的事工/活動中,我的心是否有耶穌降生的平安?與同工、家人、鄰舍一起預備的互動中,是否有領受和睦、成全?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