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田間默想
在田間默想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25-08-10
創世記廿四61-67
我們的心思、意念和價值觀受經年累月的形塑,會產生一定的軸線、方向和習慣,這是如同冰山在海面下的90%,看不到,也很難改變,在海平面上的10%是言行舉止的展現,是別人、甚至自己看到認識的部分。所以我們需要長時間的禱告,讓上帝慢慢改變我們的心思。「頓悟是由漸悟累積而成」,如同身體病痛,「中風不是突然發生的」,是在海面下的原因、徵兆被忽略。因此,要等到上帝的喜悅成為我們的喜樂,那時,上帝會讓我們經歷與祂作工,成就了祂的旨意。
一、站穩兒子的地位
「傍晚時,以撒出來,到田間默想。他舉目一看,看哪,來了一隊駱駝。」1611年出版的欽定版King James Version譯註「And Isaac went out to meditate in the field at the eventide: … to meditate: or, to pray」這是默想、散步的禱告。
聖經有關以撒的記載不多,若與亞伯拉罕和雅各相比,我們會覺得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上帝對亞伯拉罕說:『你妻子撒拉必為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撒。我要與他堅立我的約,成為他後裔永遠的約。』」(創十七19)
以撒沒有豐功偉業,沒有經歷戰爭,只是接受祝福,站穩該有的地位,作兒子的就能承受產業。今天我們在基督耶穌裏成為上帝的兒女,上帝使基督成為我們的智慧,成為公義、聖潔、救贖。(林前一30)保羅說:「願頌讚歸給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在基督裏曾把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賜給我們。」(弗一3)我們蒙救贖、享恩典、得基業,是因為在基督裏—與耶穌基督連結,正如以撒站在兒子的地位上,才能蒙恩享福。
二、默想禱告永不嫌多
「5 亞伯拉罕把他一切所有的都給了以撒。11 亞伯拉罕死了以後,上帝賜福給他的兒子以撒。以撒住在庇耳‧拉海‧萊附近。」(創廿五)這一切,除了世間財富權貴外,最重要的是亞伯拉罕行割禮與上帝立約。在亞伯拉罕身上必須行割禮,就是除去肉體。這外面的損失叫我們的「己」減少,學習放下自己,才能帶來屬靈的祝福和恩典。因為在「庇耳‧拉海‧萊」附近,是在『看見我的永活者』身旁。
要承受祝福必須順服,沒有順服就難以承受祝福。許多時候順服會叫我們流淚,因為外面會有損失,但裏面卻享受恩典,所以不以損失為苦。正如馬利亞甘冒未婚懷孕的罪名之苦,祈禱說:「我是主的使女,願意照你的話實現在我身上。」(路一38)雖然在苦境中,仍然頌讚:「46 我心尊主為大;47 我靈以上帝我的救主為樂;」
在田間默想,表面看起來是「在田間散步」,我們常以為不做事是懶惰、是浪費時間,誤解「要把握時機(要愛惜光陰)」(弗五16)的屬靈意義,所以喜歡跑來跑去、摸東摸西,好像很忙。其實,默想的時候,與上帝談話的時間,舉目望天的渴慕,是對我們最有益的時間。這種時間從不會「太多」的。
三、順服等候重新得力
以撒與妻子利百加的婚姻是天作之合,但這婚姻有一個難以接受的缺憾,就是利百加不能生育。「21 以撒因他妻子不生育,就為她祈求耶和華。耶和華應允他的祈求,他的妻子利百加就懷了孕。22 胎兒們在她腹中彼此相爭,她就說:『若是如此,我為甚麼會這樣呢?』她就去求問耶和華。」(創廿五)
面對人生的不如意和痛苦,都用禱告、求問上主,尋得引領、安慰與力量:「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五7)上帝垂聽禱告,但祂不一定按我們所求的去做;就算祂按我們所求的去做,也不一定按我們的時間表去做。以撒等了二十年才得到上帝採取行動,使利百加懷孕。祂也回應利百加的禱告,把她所求問的告訴她,使她知道日後會發生的事:「兩國在你腹中;兩族要從你身上分立。這族必強於那族;將來大的要服侍小的。」(創廿五23)讓她有力量忍受懷胎的苦楚。禱告加上耐心等候,乃是面對痛苦和困難時的妙方。上帝樂意回應人的祈求,只在乎你願不願去求問上帝。
以撒沒有像父親亞伯拉罕用自己的方法娶妾生子來解決,而是繼續在上帝面前以信心等候,相信上帝對於後裔的應許必要應驗。先知以賽亞說:「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四十31)
瀏覽次數: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