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國

上帝國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6-10-09

上帝國

路加十三:18-21

主禱文裡有容易明白的民生需求(賜阮日食)、人際關係(免債饒恕)、恩怨情仇(試探兇惡),但是也有難懂的主題,就像「願祢的國降臨」,上帝的國到底是甚麼?

一、甚麼是「國」?

自古以來,國(Kingdom)的概念與實況變化極大,單單從中文聖經來看,有翻譯為:國度、國權、王國。不管是哪種組合,國,就必有王,王就掌權,然後以權來統治。主禱文說:「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國臨到」,所提到的上帝國,顯然不是世上的國,不管是古代封建的統治,或近代民主的服務治理。

耶穌和夜裡來找他的法利賽人尼哥德慕之間的對話,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屬靈的國度:「 3 耶穌回答他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  4 尼哥德慕對他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  5 耶穌回答:『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上帝的國。』」(約三:3-5)

耶穌指出上帝國是要經過聖靈重新再造、生出來的人才能夠進入,上帝國是屬於靈的範疇,不是這個世界的國家、管轄;上帝國是我們與上帝的屬靈關係。所以我們禱告「願祢的國降臨」,不是故事或古代王國的概念,而是我們現在跟上帝的關係。在生命心靈的世界裡,上帝希望統治我們,包括統治我們的生命、家庭、婚姻、社區、教會。

【國度是屬靈的關係】

二、上帝國像甚麼?

如果上帝的王國是屬於靈界範疇的生命關係,這種抽像意念要如何了解認識它呢?耶穌就用生活中的故事來比喻上帝國。在路加福音十三章18-21節,耶穌說:「 18 …上帝的國 19 好比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園子裏,長大成樹,天上的飛鳥在它的枝上築巢。」上帝國在開始時看起來一點都不起眼,因為是所有種子裡最小的;但是它願意被埋到土裡,耶穌以此自喻願意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經過一段時間種籽會長成大樹,讓鳥可以在上頭築巢停宿,所以上帝國是 為了服務別人

耶穌又說:「 20 …上帝的國 21 好比麵酵,有婦人拿來放進三斗麵裏,直到全團都發起來。」麵酵摻入麵粉裡,自己不見了,卻使麵糰膨脹,甚至成為饅頭、麵包,供人食用;所以上帝國好像麵酵,會對周圍的麵粉(人、環境) 產生一定的影響,創造一個友善、服侍、分享的國度

馬太福音是用「天國」,這是猶太人對造物主的尊稱,在十三章44-48節,耶穌用三個比喻,首先他說:「 44 天國好比寶貝藏在地裏,人發現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上帝國像土地裡的寶貝,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奇特處,如今被識貨的過客挖到了寶。可是土地是別人的,他就將寶藏用土石掩蓋起來,趕快湊錢去向地主買地,因為地裡寶藏的價值遠遠高過土地的價值。上帝國是 要付代價 的,卻是一種報酬率極高的投資。

耶穌又說:「 45 天國又好比商人尋找好的珍珠, 46 發現一顆貴重的珍珠,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下這顆珍珠。」上帝國不是珍珠,而是尋找珍寶的商人,他到處尋覓貴重的珍珠;找到了就和對方商量交易,願意用所有的金錢代價將珠寶買贖下來。珍珠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靈魂,上帝國是珠寶商,上帝將我們看作寶貝,所以願意用祂兒子耶穌基督的性命,不計代價 將我們贖回

【以服侍發揮影響力,願意付代價來追尋】

三、上帝國是回家的路

最後耶穌說:「 47 天國又好比網撒在海裏,聚攏各種魚類, 48 網一滿,人們就把它拉上岸,坐下來,揀好的收在桶裏,不好的丟掉。」捕魚時是先撒網,而後再收網。撒網時什麼魚都有可能網進,但收網後,漁夫會挑撿,只將好的、他需要的帶走,然後將不好的丟回海裡。

上帝的國一樣有兩個階段,先是撒網,不分好壞都可以進來,就像教會接納所有願意來的人;第二是收網、審判的階段,此時上帝會區分每一個,祂會向一邊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太廿五:34)並且向另一邊說:「我不認識你」。求主幫助我們在祂收網前,已變成好魚,能被分到 回家(上帝國)的路

既然是回家的路,那就是D-Day到V-Day之間(20150621的講章),撒旦不會讓我們過得如意,因為牠知道已輸了,但是又不願投降,所以想盡辦法使我們離開家(上帝國)、望記上帝,活在自我、慵懶、揮霍、隨己慾望裡,「教會」就是存在於這個階段,是充滿爭戰的時期。所以耶穌教導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上帝國已經降臨(D-Day),教會征戰等候上帝國完成(V-Day)。

但是上帝國降臨在哪?有一次「 20 法利賽人問:『上帝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上帝的國來到,不是眼睛看得見的。 21 人也不能說:『看哪,在這裏!』或說:『在那裏!』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裏(心裏:或譯中間)。』」(路十七:20-21)無論是「在你們心裏」,或「在你們中間」,上帝國的降臨是沒有時空性,而是一種屬靈的關係。

    「心裡(或作中間)」的希臘文介系詞詞意是within或among,因此可翻譯作Kingdom of God is within you在你們心裡:「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使你們既在愛中生根立基」(弗三:17);或翻譯作Kingdom of God is among you在你們之間:「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裡面,祂的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滿了。」(約壹四:12)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可以呈現出我們是在上帝國中、還是上帝國外。Within(裡面)是屬心理學層面,among(中間)是屬社會學層面,兩者有關連性:上帝國既在我們裡面,也在我們中間。

【上帝帶領我們回到愛在關係裡的家--是上帝掌權的國度】

四、既等候又邁進

一句德文禱詞說:「God, grant me the Gelassenheit to wait patiently for your time and intervention where is most helpful, the courage to act where acting can help building your kingdom, the obedience to act faithfully even where it seems pointless,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to know your will and to pray thy kingdom come.(求上帝賜我捨己,忍耐地等候你的時間與介入;賜我勇氣付之行動,有助於你國度的建立;賜我順服,縱使在看似毫無意義之處,仍以信實遵行你旨意。賜我智慧得以區別這三者,能明白你旨意,祈求你國度降臨。)」

在上帝國有一部份是上帝的行動,人的努力是觸不到邊的,這時我們要等候。另外一部份是上帝邀請我們做,我們願意回應、努力完成;但是其中有些是看不出意義或果效,上帝仍要我們做。這是三種態度:Gelassenheit(捨己,捨去自己的堅持)、courage(勇氣,願意努力去做)、obedience(順從,即便無效也去行)。

詩人祈禱:「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上帝,因為我的盼望是從祂而來。」(詩六二:5)禱告帶來盼望!等候不是甚麼都不做,等候是生活中的倫理功課,耶穌提到上帝國裡的生活倫理:「虛心(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3)虛心、溫柔、憐恤,都是我們在生活中活出的珍寶。耶穌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終結才來到。」(太廿四:14)不能做的部分,要等候,能做的部分,要奮鬥。

【上帝國的內容包括:忍耐等候、勇氣行動、信實地順服】

思想與分享

  1.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我希望在哪件事,或哪個領域,能夠經歷上帝掌管帶領?
  2. 如何分辨「捨去自我的堅持(等候);願意努力去做(行動);即便無效也單單順服(委身)」?生活上有何經歷?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