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信,並且知道
我們信,並且知道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21-08-22
約翰六66-69;弗六10-11,14-18
除了新冠病毒疫情繼續讓大家關注之外,最近阿富汗政局也牽動世界。我們關心的不只是政治上政權的爭鬥、轉移,更關注在建國的信念/信仰基礎的釐清。神學士/塔利班的高層之一說:「阿富汗的政治制度就只有伊斯蘭律法而已,沒有其它的制度。」這就讓我們關心生命律法經過「神學」的詮釋,傳統的加持之後,是會成為信徒/國家的束縛殘害,或者真能成為信徒/國家的祝福。或是,不可變的律法是被挾持、或是得成全?
今天的經文記載關於「生命的糧」的討論告一段落,在迦百農會堂裏外有許多人失望、輕屑的離開:「他門徒中有很多退卻了,不再和他同行。」可是我們發現仍然有人留在會堂裏:「這些話是耶穌在迦百農會堂裏教導人的時候說的。」(59節) 這個場景提醒我們:空間會說話,會傳達眼睛看不到的訊息、感受、感動;反過來說,人在不同的空間場景,一定會影響心靈的學習曉悟。
留在加百農會堂裏的門徒雖然有一些議論:「這話很難,誰聽得進去呢?」但是他們願意像彼得一樣,繼續跟隨、繼續學習,從「相信」進入「知道明白」。
這段耶穌和門徒的對話成為一個分水嶺,之前有段時間,許多人蜂擁而至接近耶穌,看見神跡、相信祂的名、聽祂的教導。自此之後,情勢轉變,群眾對祂的憎恨竟然逐漸增長,最後把祂釘死在十字架上。在這樣轉換的背景中,讓我們看到人心的真面目,對耶穌的認識、期待、需求不同,而有三種態度。
「退卻了」,不再和耶穌同行,因為有些人看得很清楚,知道耶穌向當權責的挑戰是不可能有好結果的,祂在走向災難。這是見風轉舵的人。軍隊在考驗士兵的作戰能力,是看一個班、一個團,在疲累之後怎麼作戰。如果耶穌的作為越來越有發展,那些退出的人會再次來跟從的,但一有十字架的陰影時,他們就離開祂。
有人離開是因為耶穌所能提供的和他們原本的期待有所不同,當他們知道必須為耶穌受苦或付出代價時,就離開了。耶穌帶給人生命的盼望與夢想,但我們如果只是去接受而不分享、付出,那麼一定會背離祂。
另外一種情況是生命墮落,「猶大」原本應該是個英雄,卻變成了反面人物;這個名字可以成為聖者的名字,如今卻代表羞恥。歲月時間很殘忍,有時會沖淡我們的理想、熱情和忠心;有可能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渺小,使心靈萎縮。但是人若在基督裏,愛的生命會擴大。生命的奧祕處就在:為耶穌失去的,反倒會獲得豐富。
彼得的決心,約翰福音記載得很清楚,如同在凱撒利亞腓立比的宣信:「祢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太十六16) 就是這樣的一個環境、氛圍、感動,呼喚出彼得內心的效忠;彼得簡單的陳述事實:只有耶穌有永生之道,再沒有別的人可跟從之了。
這是真實又很個人的生命關係。彼得仍然有許多不了解的困惑,和其他人一樣;但是有一些關於耶穌的事情,彼得顯然願意為祂而死。基督信仰並不是一種學說、哲理,要讓我們接受;不是一種期待人去效忠的理論,而是你我對耶穌基督邀請的回應:「你們也要離開嗎?」我們是否能夠呈現忠心和愛,像彼得一樣:「68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跟從誰呢?69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上帝的聖者。」
保羅提醒這樣的信心是一種行動,會帶出信心的行動,「知道」不是倚靠自己,知道面對的「並不是對抗有血有肉的人,而是對抗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靈界的惡魔。」(弗六12) 信仰上「知道」要拿起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邪惡的日子能抵擋仇敵,並且完成了一切後還能站立得住。
因此基督門徒的回應,不是自己厲害、有能力,乃是倚靠主基督耶穌:「10最後,你們要靠著主,依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11要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好抵擋魔鬼的詭計。14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15又用和平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16此外,要拿信德當作盾牌,用來撲滅那惡者一切燒著的箭。17要戴上救恩的頭盔,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道。18要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為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
瀏覽次數: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