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Pawson舊約縱覽:彌迦書

David Pawson舊約縱覽:彌迦書

作者: 
張明玉姊妹 整理
張貼日期: 
2011-11-27

David Pawson舊約縱覽:彌迦書

背景:

◎讀聖經經文不是只看上下幾句就可以,還要從整卷書來看,從當時的時空來看,因為歷史和地理是聖經很重要的部分,上帝說話經常是針對某一個時間和地點。

◎應許之地是一條狹長的土地,一邊是地中海,一邊是阿拉伯沙漠,所以這是一條走廊,有一條路叫「沿海的路」,全世界的人都得經過那條路,交叉點就在米吉多,米吉多山的希伯來文是哈米吉多頓,那裡是全世界的十字路口

◎拿撒勒這個小山村可俯瞰這個十字路口,所以以色列北邊才會叫做外邦人的加利利,因為世界各地的人都會經過那裡。

◎從耶路撒冷的水平面切開的剖面圖,一邊是地中海,一邊是死海,這兩個海把這條走廊夾在中間。這塊地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一是平地,「平坦」的希伯來文是沙崙,所以叫做沙崙平原。二是沿海的路,從沙丘一直通到平地的硬土,再來是低丘的部分,像是1000呎高的平台。三是猶大的高山,比低丘高多了,耶路撒冷並不是在山頂,而是在一個凹陷的地方,被群山圍繞,再來是一塊陡峭的荒地,就是猶大曠野。

◎以賽亞和彌迦是同時代的人物,在同一段時間傳道。先知以賽亞生在王宮,他是國王的表親,是出身於富裕的上流社會;彌迦則是住在示非拉台地,是一個簡樸的鄉下人。兩個人的背景截然不同,有互補的作用,不過他們的信息卻常常是一樣的,同時同地向同樣的人傳道。

◎彌迦大約是西元前735年出來傳道,當時是昏君亞哈斯作王,彌迦為什麼要出來傳道呢?因他看見了北方十支派的罪惡,開始影響到南方的兩個支派,接著他又看見南方城市的不良影響,也開始影響鄉村。彌迦渴望看到社會有公義,最糟的是這種不公是發生在上帝的子民身上,就在屬上帝的城市和屬上帝的國家。

◎彌迦在異象中看見,上帝下來審判這件事,甚至走他們在南方僅有的一小塊土地,那是彌迦心中的痛,這件事深深影響到他。他會這麼有負擔,有兩個因素,一個是聖靈,一個是他自己的靈。

◎彌迦非常關切三個常見的問題:拜偶像、淫亂和不公不義。其中最令他痛心的是社會上不公不義的現象,這是他心中最大的負擔,看見人這樣彼此對待,富人欺負窮人,有權力的人欺負弱勢者,這就是當時的背景。

◎彌迦有一個異象,這個異象像漣漪不斷擴大。他的第一個異象是猶大,然後這個異象範圍擴大,是給全國,甚至給北方十支派,雖然北方已經和南方脫離關係,但他也給北方異象,講到最後,他對全世界都有負擔。

內容重點:

◎彌迦書這卷書有清楚的架構,很明顯地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1到3章的標題是罪惡與懲罰:彌迦很聰明地用每個村的村名來宣告審判,這樣大
     家就不會忘記那些信息。上帝會懲罰罪惡氾濫的城市和鄉鎮,因為他們不公不義,剝
     削窮人又欺負弱勢族群。要為這些事負責的,就是不肖商人,那些人一心想要賺錢,
     他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第二、4到5章的標題是平安與保障:這個部分竟然大多是好消息,卻截然不同,他說目
     前敗壞的情況,還不是結局,還會有別的事發生。
第三、6到7章的標題是公義和憐憫:上帝要的不是儀式,而是公義。祂要的是行公義,
      好憐憫,謙卑與神同行,就這樣而已,但上帝卻找不到這樣的人。公義是把人應得
      的給他,憐憫是把人不配得的給他,憐憫完全是出於愛。

◎上帝必須先彰顯公義,然後才能夠彰顯憐憫,這是彌迦書的主題,貫穿整卷書。公義和憐憫並不是相反的,這兩者是並行的,差別在於公義的路走不遠,必須換成憐憫才能走得更遠。上帝不只是施行公義,如果上帝只用公義對待我們,只給我們應得的,沒有人能夠站立在祂的面前;憐憫就是赦罪,一筆勾銷。彌迦忍不住說出,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赦免真是個奇蹟,不是嗎?上帝竟然說:我會赦罪,我會赦免你。

◎上帝得到很多祭物,他們遵守了宗教儀式,但是上帝要的不只這些,最重要的是上帝怎麼看你。想知道上帝怎麼看你,就要看人怎麼看你,也就是說,你和別人的關係,會反映出你和上帝的關係。如果你真的找到上帝,並且真正認識祂,你會發現自己行公義,好憐憫,因為唯有這樣你才能找到上帝。

◎上帝如何兼顧公義和憐憫:就是一個無罪的人願意代替有罪的人接受懲罰,這樣上帝就能同時懲罰和赦罪。所以十字架是必要的,在十架上可以看見上帝完全的公義,因為罪在十架上被釘死,在十架上也可以看見上帝完全的憐憫,有罪的得到開釋,因為無罪的代替受罰。彌迦在這裏同時強調上帝的公義和憐憫,預備我們明白後來的十字架,如果我們已經接受十架的公義和憐憫,我們的生命一定會有改變,我們也必定會成為行公義,好憐憫和謙卑的人。

◎其實舊約聖經中的預言,隱藏了一件事,直到新約聖經才顯明出來,那就是彌賽亞會來兩次。第一次是來為我們的罪受死,第二次是來掌管全世界。

◎我認為得救的基督徒,應該要像彌迦那樣,對社會充滿關懷。有些人說我們只負責贏得靈魂,在世界沈淪之前,趕快把人救出來就好了。其實不是這樣,社會行動是教會使命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能夠像舊約先知那樣悲天憫人,重點不只是使罪人得救,而是盡力的解決社會不公不義的情況。所有不公不義、不道德的事,都不討神喜悅,上帝兩者都關心。

問題討論

  1. 加利利為何叫做「外邦人的加利利」?
  2. 彌迦為什麼要出來傳道呢?
  3. 你曾經因為聖靈的感動而對什麼事有負擔?
  4. 你觀察台灣社會有什麼不公不義的現象?
  5. 你和別人的關係,會反映出你和上帝的關係。你覺得你和人、和上帝的關係如何?
  6. 上帝如何兼顧公義和憐憫?
  7. 根據彌迦書,舊約聖經中的預言,隱藏了哪一件事?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