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天上的父(二)

我們在天上的父(二)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6-09-25

我們在天上的父(二)

路十五:25-32;林後十二:2-4

上禮拜我們提到每次以主禱文禱告說:「我們在天上的父」的同時,我們就領受耶穌的應許:「我要求父,父就賜給你們另外一位保惠師,使他永遠與你們同在。」(約十四:16)所以聖靈幫助我們進入「悔改、成聖、明白聖經、重新得力、服侍與造就、見證的能力」的天路歷程。當我們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時,聖靈要提升我們生命眼光,從「地上」的事,看到「天上」的事;從「現在處境」提升到「豐盛創新」的生命。

一、我們在「天上」的父--生命寶座與主宰

「天上(in heaven)」或說天堂,到底是甚麼地方?聖經如何描述它的意義?保羅說:「我認識一個在基督裏的人,他在十四年前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林後十二:2)保羅窺見了天堂,面對特別經歷卻無話可說。 許多有這種經驗的人,問他到底看到了什麼,他卻沒辦法說個明白,因為在天堂的事物是隱祕的言語,無法用人類的話語來描述。

保羅說的三層天直指創世紀的故事:「啟初,上帝創造天地。」這是飛鳥翱翔、浮雲飄移的第一層天。上帝對亞伯拉罕說:「我必多多賜福給你,我必使你的後裔大大增多,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創廿二:17)大氣層以外的日月星辰、外太空穹蒼,這是第二層天。

聖經記載所羅門王向上帝禱告,說:「求你從天上你的居所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為他們伸張正義,赦免你的百姓向你犯的罪。」(代下六:39)這是宇宙以外,beyond the space,無法明確說「在哪裡」,因為在空間之外無法描述空間,這是第三層天,我們稱之為天堂,上帝在非空間的第三層天設了寶座。

約翰也有這經歷,他說:「我立刻被聖靈感動,見有一個寶座安置在天上,有一位坐在寶座上。…寶座前有一個如同水晶的玻璃海。」(啟四:2、6) 上帝寶座在第三層天,而第三層天與第二層天中間有一個玻璃海,隔離了犯了罪的世界。在末日時候海就會消失,「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和先前的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啟廿一:1)上帝要把地和天再次合在一起,所以海不是地球上的海洋,而是隔絕人與上帝的海,它會消失。

因此,天上,不是指空間,是要仰望的生命寶座、是主宰。

二、我們在天上的「父」--生命關係的渴慕

主耶穌教禱告,說:「在天上的父」,這是相對「地上的父」,因此我們會將地上的父關係投射到天上的父。每個人想像中的上帝一定不一樣,因為我們對父親的認識不盡相同,我們只能從既有的父親的概念去想像上帝。因此我們對上帝的觀念不要絕對化,因為沒有一個爸爸是完美的。「肉身之父都是短時間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靈性之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份。」(來十二:10)

主耶穌說:「你們要完全,如同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太五:48) 這是一個勉勵與挑戰,盼望我們做父親的能越來越像天父,如此我們的孩子在信靠上帝時,他對上帝的認識就能夠比較像上帝,不會太扭曲。這是地上的父和天上的父的互動關係。

既然他是天上的父,表示所有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詩人說:「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他的國統管萬有。」(詩一O三:19)而且天父鉅細靡遺的看著我們:「他的眼睛察看,他的眼目察驗世人。」(十一:4) 我們的禱告上帝都會聽見:「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謙卑自己,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代下七:14)上帝雖然在天上,但是他與我們的關係是很親近的。

既然我們的爸爸在天上,我們就該活出有天上的樣子。不要只注意地上的事,要常抬頭看上帝喜歡什麼;也不要只思念地上的事,有時候也要思念上面的事(西三:1-2)。這樣我們就能在地上過不一樣的生活,其中一件重要的不一樣就是「錢財投資」。有位牧者說:做好事使錢上天堂,做好人、在天上有戶口,才使人進天堂。耶穌說:「不要因靈服了你們就歡喜,而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十:20)

我們在天上的「父」,是生命關係的渴慕。

三、「我們」在天上的父--愛上帝就要愛人

我們在地上要有準備,像是住在天堂的人,這樣將來才會習慣天堂的生活。天堂生活是「愛在關係裡」的實況,沒有關係是無法經歷到愛的。「我們」在天上的父,提醒我們要打破唯「我」獨尊、「我」才是上帝兒女的思絡。耶穌講一個在聖殿禱告的比喻:「法利賽人獨自站着,自言自語地禱告說:『上帝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每週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獻上十分之一。』」(路十八:11-12)看起來很敬虔,可惜只有「我」。

在「浪子回頭(慈愛的父親)」(路十五:11-33)的故事裡,父親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上帝的愛,讓我們有選擇的機會:「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小兒子的錯誤選擇、不擅管理,使自己陷入苦境:「他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恰逢那地方有大饑荒,就窮困起來。」父親展現另一種愛,讓孩子在受苦中學習作正確的決定;既然作了錯誤的決定,就要學習面對後果的問題。以賽亞說:「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的眼睛必看見你的教師。」(卅:20) 從受苦中可以學習寶貴的功課,「從行為後果學習(learn from consequence)」。天父上帝不是寶媽、寶父,他讓我們有從後果中學習不再犯錯的機會。

所以需要等候孩子醒悟,「愛是恆久忍耐」,天父給孩子時間與空間。縱使動機不夠成熟、不好,不是為了孝順,只是為了肚餓而回家,沒關係,回家就好。天父甚至先無條件接納:「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擁抱着他,連連親他。」並且恢復孩子的尊嚴:「父親卻吩咐僕人:『快把那上好的袍子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還大肆鋪張地慶賀關係的復和。

天父接納了浪子,還要回頭關愛那人在家認真工作、心卻流浪在外,充滿怨妒計較的大兒子,要勸勉他修復、珍惜兄弟情:「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慶祝。」當我們向上帝禱告說:「我們在天上的父」時,是否真心願意會到父面前?我們是人在外流浪的小兒子、或是心在外流浪的大兒子?

當我們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時,不再只看到自己,而是想到「我們」。先知說:「我們豈不都有一位父嗎?豈不是一位上帝創造了我們嗎?為何互相行詭詐,…」(瑪二:10)無論你是「常和我同在,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或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都是天父的兒女,都要經歷「愛上帝的,也要愛弟兄姊妹;這是我們從上帝所受的命令。」(約壹四:21)

思想與分享:

  1. 跟我一起禱告說「我們的父」的兄姊,我跟他們的關係是如何?
    我和我所祈禱的天父關係又是如何?請分享自己對「天父」形像的了解與體認。
  2. 我是人在外流浪的小兒子,或是心在外流浪的大兒子?如何回到父家?
    除了天父接納,為何還需要弟兄姊妹彼此的接納?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