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

盼望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21-11-28

路加福音廿一34-36

一、再思待降節

上週我們提到:基督教會的信仰核心是「主耶穌降生顯明上帝的愛與在十字架上的救恩」,因此,基督教會「年曆」的節期、節日,都是以「耶穌基督的救恩」為中心來訂定。所以,教會年曆是從待降節期開始,如同新年節期一般。

教會曆將聖誕節(12/25) 之前的四個主日期間,稱為待降節期(今年是「11/28-12/24」),以便讓信徒用期待、盼望、肅穆、和感恩的心,來準備迎接救主基督的來臨。因此,我們的信心聚焦在基督耶穌以及祂所帶來的拯救。待降節期的四個主日的主題分別是:

  • 第一主日(11/28):紀念我們在主裏的盼望;
  • 第二主日(12/05):紀念上帝所賜下的平安與信心;
  • 第三主日(12/12):提醒我們有由上帝而來的喜樂;
  • 第四主日(12/19):提醒我們上帝為我們預備的愛。
  • 聖誕夜(12/24):教會有「平安夜頌讚」,在詩歌和祈禱中迎接耶穌基督的降生;
  • 聖誕節(12/25):思想及紀念耶穌基督降生為人,道成肉身拯救的恩典。

生命是一個奧秘,無論是在哪個時代,人都面對內在生命需求得滿足的尋覓,以及外在生態爭競合作的要求期待之壓力。其中,「在群體中的孤單」是人類實存最大的挑戰之一。早在1903年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Georg Simmel)在《大都會與精神生活》一書中就提出。他認為都市人口稠密,人們為了避免互相競爭的緊繃狀態,所以刻意彼此疏離,保留空間;但這樣的行為,卻導致關係/心靈距離的加大,城市裏的孤獨感(群體中的孤單)就更為強烈。

二、這世代的孤寂

蘇芮演唱的「奉獻」:(詞:楊立德;曲:翁孝良;編曲:陳志遠)

長路奉獻給遠方,玫瑰奉獻給愛情,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愛人;
白雲奉獻給草場,江河奉獻給海洋,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朋友。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不停的問,我不停的找,不停的想。
白鴿奉獻給藍天,星光奉獻給長夜,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小孩;
雨季奉獻給大地,歲月奉獻給季節,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爹娘。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不停的問,我不停的找,不停的想。

以受造界的存有關係,來反省、思考奉獻的意義:「我拿什麼奉獻給你?」也期待打破生命關係中的孤寂、自私,尋求生命連結的盼望。

今天待降節第一主日的主題就是「盼望/希望」。基督教信仰宣揚:「我們得救是在於盼望;」(羅八24) 正如南非宣教師David Bosch(大衛伯席)認為:「宣教就是傳盼望,把盼望帶到絕望的人當中。」福音會帶給人盼望,不論在經濟、心靈、政治、或是在自己的前途,以及在許多的無奈和黑暗中,帶來上帝的應許和盼望。

路加福音記載:「在那些日子,凱撒奧古斯都降旨,叫全國人民都登記戶籍。」(二1)凱撒為了要抽稅,而且不讓百姓逃漏稅,就規定要戶口普查,每個人都要回故鄉本家,連預產期將到的孕婦都無法倖免,所以約瑟「要和他所聘之妻馬利亞一同登記戶籍。那時馬利亞已經懷孕。」(二5)好幾天的跋涉來到伯利恆,卻因為晚到,或沒有足夠的錢,所以訂不到客房,情急之下「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裏,因為客店裏沒有地方。」(二7)一個嬰孩降生在又吵又臭的馬廄,躺在馬槽裡,豈會是平安喜樂的事?這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不會發生的事。

三、生命盼望的真光

今日世界不也是充滿各種黑暗痛苦、藐視恐怖的情境?從「嬰幼兒受虐致死」,看似個案、自家事,到引起世界各地人心惶惶的「恐佈份子」;從人類自古以來解不開的「種族歧視」,到文明開發的G8或G20之經濟貪婪、惡待大自然;從「醫病、醫人、醫國」的良醫,變成隱瞞疫情掌握疫苗的謊言。週遭所見引人害怕痛苦的,其實都是源自人心;真正黑暗的不是我們的世界,而是我們的心:濫用權力,充滿敵意,人心貪婪,任意破壞,欺騙隱瞞。所以聖經說:「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裏面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太六23)全世界的痛苦與黑暗,是由於人心的自私黑暗產生的。

聖經說:「1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2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賽九1-2) 每個世代都會出現「痛苦、幽暗、藐視、死地」;耶穌就是在這種黑暗世代中降生。但是耶穌是生命之光,因此提醒門徒和我們:「34你們要謹慎,免得被貪食、醉酒和今生的憂慮壓住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忽然臨到你們,35如同羅網一樣,因為那日子要臨到所有居住在地面上的人。36你們要時時警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盼望是人生的驅動力,如同在困境憂慮時,如同在長隧道的黑暗中,看到最遠端(Endpoint tunnel)的一小點亮光,這就是盼望。耶穌基督降生帶給世人「生命盼望的真光」。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169